Qart studio Profile

Teachers adhere to strict curriculum design.Lead children roam artistic way to explore the multiple mediums and respect children creation.
Watch new methods to guide children to the world, with their own way of interpreting the beauty and feel the heart.
Address:No.60, Wenhua St., Zhubei City, Hsinchu County 302, Taiwan (R.O.C.)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擦」調色盤.一種生活美學的態度

應該是近六年的事,大師開始很機車的要求學生不能洗調色盤,只能「擦」調色盤, 而且極貫徹的連小幼幼班的學生都如此。 當然,這樣的堅持除了來自於對自然資源的一點點心意,還有,想要傳遞給孩子們關於生活美學的一種態度。
 
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很怕(其實是討厭)小孩畫水彩,弄髒桌子、弄髒衣服……外加清洗工具時磅礡大水飛濺,牆、地板、衣服、排在後面的倒楣同學……無一倖免。然後,吵架的、告狀的……美術課永遠在一片混亂中結束。
 
大師想到自己高中時,星期六的午後,紅樓教室裡的美術課,老師示範完後都會用水彩筆沾一些水桶裡的水,在調色盤上來回轉,把調色盤上的顏料洗出來,然後拿起抹布,一摺再摺,摺成一個小方塊,慢慢的把調色盤擦乾淨,接著洗淨抹布,鋪平晾乾,所有的過程安靜而優雅,就像……一種美麗的儀式。
 
後來,大師當了老師,開始懂得態度的傳遞,有時候比教會孩子技巧還要重要。我們不是都說要節能省碳嗎?嘩啦啦的水聲聽起來讓人有些捨不得,教會孩子,其實只要一個小動作的改變,環保就變成實際的行動,而不是口號。
 
還有,心靜下來了嗎?
 
藝術創作常常是一場熱鬧的遊戲,孩子盡情地揮灑,快樂的玩……最後,有沒有可能在一個慎重、感恩的心境下結束一堂課,不要浪費太多的水,不要把還可以用得上的顏料沖掉,把速度放慢,把抹布摺好,沿著邊邊角角把調色盤擦乾淨,心境下來了,態度學到了,而「美的學習」內化成「美學」,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而能夠跟著孩子一輩子的,就是這美的氣質呀!
 
新竹縣竹北市 葉子畫室 http://qart.me


這些年,這些事

Over the years, these things 葉子把「葉子畫室」開起來了……在想了很多很多年後。 大師很不習慣,就像大太陽下亮晃晃的刺得眼睛打不開。 雖然,葉子和大師都從事藝術教育工作十來年了…… 這些年,葉子和大師的家發生了很多事,遇到很多挫折,所幸家人支持且貴人提攜。在生活與挫折中,葉子和大師沒有停止的討論就是「藝術教育」的點點滴滴,怎麼陪伴孩子創作?怎麼在透過藝術創作激發孩子更多的能力?又怎麼讓藝術成為陪伴孩子一輩子的能力? 曾經,葉子和大師為台北市立美術館假日親子廣場上課,在百人的集體創作現場,我們「拐」爸爸媽媽和小孩一起玩,微笑看著那些平常假正經的爸媽玩得比孩子開心。 曾經,葉子在海邊的鄉下學校代課,風大、陽光強、孩子野……葉子帶著孩子撿石頭,以操場作為創作基地,在藍天清風下排列心中的美麗圖案。 曾經,葉子的鄉下孩子拿了全縣美術比賽第二名,多年後,葉子忘不了阿嬤來接孫放學時,拉著葉子的手擔心的說,「老ㄙㄨ……畫畫以後要做什麼?」葉子不知道如何用三言兩語去告訴阿嬤一些事。 然後,葉子在一個私立貴族學校教書,畢業班的三個小女生在畢業典禮那一天跑到辦公室頒了一張獎狀給葉子,從葉子把獎狀帶回家的那個驕傲樣,大師知道葉子很高興。 「榮獲學生頒的最佳美術天份獎, 以及三人同意的安靜的嚇死人獎…」 孩子們真可愛而且也太了解葉子老師了。

然後,大師永遠記得,那是一個充滿挫折的六月天,從遠遠的地方寄來一張大卡片,三個大師五年前教的孩子告訴大師他們要上國中了,他們還記得老師陪他們畫畫,曾經告訴他們對老師而言最好的禮物就是自己做的卡片。 所以,這些年,大師總會收到孩子無所不用其極,畫上各種美麗圖案的卡片,他們記得的都是陪伴他們畫畫,嘮叨著做人處事的那個老師的身影。 所以,大師總會叉著腰跟葉子說,不只是在做美術教育,是全人教育啦!要不然,孩子怎麼能在身教、言教、境教下,在我們的身邊感受到美好的事情,而在多年後回饋給我們美好的感覺。 於是,在這樣的心思下,「葉子畫室」成立了。 是一間畫室,是一間工作室,是感受美好的地方,也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畫畫

最近,陪一個準備進入水生火熱的國中新生畫畫, 這小子一邊畫一邊嘴巴說個不停,從姊姊一個人在家裡可能會偷打電腦到好看的電影…….吱吱喳喳說個不停。
就在大師耳朵快要燒起來準備吼他一下時,突然發現這小子手沒停下來呀!也就是說,我們不能「誣陷」他因為愛講話而沒有專心畫畫,而事實是,他的快樂因子驅動他同時愉快的畫著圖和講著話……互不干擾。
於是,大師開始觀察這小子。
我發現他處在一個非常平衡舒服的狀態,有時用大大的筆刷著大色塊,有時拿小的筆雕著小色塊,偶爾瞇著眼睛自我陶醉……
於是,大師問,「看來,你是喜歡畫畫的。」
「應該是吧!排名在電動之後。」是喔?
小子說,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特別想畫畫,畫畫的時候心情會變好。
從藝術心理學的角度,好像是這樣沒錯耶!
很多家長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鼓勵孩子拿起筆塗鴉,透過大肌肉帶著小肌肉的運作,孩子首先達到身體平衡,能夠順利的控制身體讓孩子開心、有成就感。只是,很多家長忘記了,對更大的孩子,尤其功課壓力越來越大的孩子而言,這樣「身心靈的舒展」更是重要。大師曾經在早自修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觀察,一般老師通常利用早自修抄聯絡簿或進行課程,但是,大師卻讓學生畫圖,盡興畫上三十分鐘,然後在第一堂課才開始上國語或數學,這時,孩子是「醒著」上課的,因為他的身體和頭腦都已經運作,就像已經做完暖身動作,這時候再開始上課則事半功倍。
所以,為什麼鼓勵孩子畫畫,就像各位充滿生活壓力的媽媽們喜歡上瑜珈課一樣啦!

為何在美術課忽略兒童的形塑能力?

在兒童的生理發展中,身體是從大肌肉的成熟,漸進到小肌肉的發展,約略在6歲後會完成肌肉的發展階段。
但是在現代社會中,許多的勞力工作已經由電氣化的工具代勞,而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照料與保護過甚時,許多的工作是孩子不曾做過或是練習機會很少,像是擰毛巾、綁鞋帶,使用餐具或是掃地等工作都做不到位,過度疼惜小孩的環境下,手部肌肉在人體用進廢退的原則下,還未發展成熟前就開始退化,導致未來狀況不佳,只能以職能治療方式來重新建立補救,影響所及除了身體上的活動力不足外,心理上也會因為挫折而變得沒自信或是情緒容易產生起伏,欠缺抵抗外在挫折能力,手腦相連的道理,訓練手腦並用將會是在這階段重要的一個課題。
    觸摸是感官之一,實際上是保護身體的一大功能,俚語說:「小孩不摸火,不知火會燙手」,如果忽略小孩用手探索這個世界,無非是剝削他們能強勢生存的能力,課程中就必須多強化這個部分,用不同材質去提升觸覺的敏感度。
    美術課中安排塑形課程,主要透過手部的捶拍、揉搓、捏、張開、壓平、擠、張開、扭轉等動作,訓練手部各處肌肉及增進手眼協調能力,肢體動覺智慧除與體育活動有頗為相似目的外,能建立立體空間的概念與造型能力及觸覺經驗的累積,六歲前的腦部發展是奠定一生的基礎工程,這些手部活動都會刺激腦部的正向發展,此外透過手部激烈的運動也能適度宣洩情感,達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就是要「現」

這一次,想說一說自己小時候的事兒。
當大師還是一個小小師的時候,大師媽就送小小師學音樂,從團體班學到一對一 ,你看!這投資多大,但是,小小師卻回報以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然而,大師媽投資小孩不留餘力,同時也送小小師學畫,這事就不同了,小小師每天放學後就馬上寫作業,努力考一百分,就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畫畫,而早也畫、晚也畫,就這樣畫進大學,畫進研究所,畫成了大師。
差異在哪裡?
大師爸會把陽台女兒牆刷白,給大師塗鴉。
大師爸會從實驗場帶回一大顆鵝蛋,把蛋黃蛋白放掉,給小小師一顆完整的鵝蛋做勞作,嘿!比起同學的小雞蛋,真的大很多……
大師爸還會把小小師的鬼畫符裱框,然後高掛家中客廳。
還有還有……大師讀美術系時,每到寒暑假就會一箱一箱將自己做的陶藝作品寄回家,大師爸會努力的將這些雜七雜八的作品妥善運用,陶板貼牆壁、陶杯泡茶、陶碗裝茶點、陶瓶插統一獅加油旗,連家裡那隻貓都分到一個點心碗,無法判斷功能的就打上燈光放在家中展示櫥中。
親愛的各位,現在知道關鍵了嗎?
大師認為,無論是什麼個性的孩子,主動或被動都是「愛現」的,大方的孩子會歡天喜地的拿起作品,「你看!你看!很漂亮吧!」害羞的孩子會在老師拿起作品說,「大家請看,這張作品好漂亮喔!」露出靦腆的微笑。
所以,大師想到自己從小被呵護、被鼓勵的創作表現,現在當了老師也為人父母,總是有許多家長問大師,怎樣讓孩子喜歡畫畫?怎麼樣小孩可以畫得好?通常大師會給一個萬中選一、舉世不敗的唯一方法,大師會這樣說,「家裡白牆這麼多,拿捲紙膠帶,把作品都貼貼起來吧!」
多年多年後,忍不住想,如果當年大師媽幫小小師申請個街頭藝人證,讓大師有機會在街頭彈琴賺零用錢,搞不好……


從零開始的藝術創作

大師看葉子教孩子創作,是越看越有趣,

可是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葉子教孩子雕塑竟是從骨架開始,看著這些孩子以金屬線纏繞製作身體的支架,再以報紙一張張塑型,過程中身體搖搖欲墜,兩隻手都不夠用,大師忍不住皺眉……幹嘛這麼辛苦呀!家長會不會覺得老師很奇怪,一個月才搞定一件作品,又是石膏、又是水泥……坊間不是有很多半成品的創作嗎?只要在現有模型上面著色就好啦!

    怎麼說呢?

    我們希望孩子透過藝術創作學到什麼?或感受到什麼?
    希望孩子有動手做的執行力。

    希望孩子有美的感受力。

    希望孩子能有從零開始的創造力。

    我們認為,藝術創作並不只是和孩子說完故事,講完主題再塗顏色而已,應該有聆聽理解的過程,有邏輯步驟的關鍵,最重要的,從創作的過程讓孩子知道原理,運用各種技能,遇到困難要找到解決的方法,修正自己的技法或改變工具。(注意!學會修正是很重要的態度。)

    這樣的學習是不是很有張力呢?就像蓋自己的家,不只是室內設計師,要是建築師,也要是土木工程師。

聽孩子說「畫」

阿助的媽媽是國小老師,爸爸是工程師,簡言之就是好人家的孩子, 因為有所期望,所以小一時被媽媽送到大師門下學畫。
大師幫阿助上的第一堂課就叫作「下雨天」,題目很簡單吧!可愛的孩子們畫可愛的雨衣、雨鞋、雨傘,還記得腳要去踩水漥濺了美麗的花裙子一身水。好啦!蠟筆水彩齊飛後,媽媽們來接寶貝下課……我們阿助就這樣舉著一大張全黑的圖畫紙給他阿母看。在一堆色彩繽紛的作品中,阿助實在是太有特色,而阿助媽的臉色卻不太妙。
好啦……心機很重的大師就等著這一刻,給阿爸阿母的機會教育來了。
如果架一台攝影機在阿助旁邊,爸爸媽媽們會看到一個很可愛、很有想法、很有劇情的「動態的」創作過程。
大師帶來了花雨傘、示範了穿雨衣、還調皮的假裝踩水的動作,然後發下圖畫紙開始創作,所有的孩子都開始畫起撐傘、穿雨衣的人兒,只有阿助狠勁十足的畫了一顆大太陽,大師心想,是沒聽懂主題嗎?
「阿助!我們今天是畫下雨天喔!」沒有回音,連頭都不抬一下。
只見阿助用力的把紅通通的太陽公公塗完,天空再加上幾朵藍藍雲朵,明明就是一個大晴天呀!
疑?且慢。這時天空開始飄起小雨……喔……是太陽雨啦!還畫上美麗的彩虹。還好,離主題很接近了。喔?藍藍雲朵怎麼開始變黑了,雨滴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哈!哈!我們阿助終於弄懂今天的主題了。
「阿助!雨滴可以暫停了,開始幫背景上色。」大師卑微的、好心的提醒,但是,我們阿助的雨瘋狂的沒有停止,最後,大師看著阿助拿起水彩筆,沾滿了黑色水彩,以一種自信的姿態將整張作品塗黑,然後留下一句話,「這是狂風暴雨」。
下課後,我讓阿助從頭解說他的大作給媽媽聽,然後可愛的阿助就蹦蹦跳跳去領點心吃了,媽媽的笑容則越來越大,而這個笑容也成就了當年北區學生美術比賽低年級組第一名的大作。

親愛的爸爸媽媽!有時候我們會忘記藝術創作可能只是一個「過程」,我們太重視結果了,而對較幼小的孩子而言,一邊畫畫、一邊演戲、一邊說故事是很自然的事兒,孩子就像一個導演,嘴巴碎碎念著劇情,手不停的搬演畫面。所以,我們怎麼捨得用成人的世界讓孩子精彩的故事「停格」,千萬不要阻止他們,正面畫完、反面畫、畫出紙張又畫回來,最後最後記得千萬不要質疑孩子的創作,聽他們怎麼說……真的,這很重要!

「瘋狂」如何表現

有時候,畫畫這種事會變成一本正經,而且充滿了目的性,尤其是越來越懂得如何畫畫後。

這群娃娃兵跟著大師已經一年多,對自己的作品該如何下手已經不需要大師廢話連篇,

只是,太過於熟悉如何畫畫的結果,讓📷大師突然警覺……畫畫並不是全然

這樣表現的。

如果,不要太認真畫圖可以嗎?

如果,沒有目的的畫圖又是什麼感覺?

又如果,畫畫只是情感的表現呢?

大師給了娃娃們一個題目,就叫作「瘋狂的畫圖」,對!就是瘋狂。那瘋狂是什麼意思丫?大師看到娃

娃們一臉茫然,好……換個方式,大師問娃娃,「你會怎麼畫傷心的感覺呢?」

娃娃A說:「就是在臉上畫很多很多眼淚。」有道理,看起來真的很傷心。

娃娃B一邊挖鼻孔一邊說:「如果傷心,我根本不想畫圖。」對!真的有傷心的感覺了。

那瘋狂呢?

不知道、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紙張發下去,你們自己想辦法吧!

📷

大師最後要說的是,人本來存在的情緒是不需要學習的,開心的時候開心,傷心的時候傷心,生氣的時

候生氣……,但是,學習給予太多的訓練,讓原本的情緒不知道如何表現,「瘋狂」是一種情感的自然呈

現,不是畫一個瘋狂的人或一件瘋狂的事,如果你瘋狂的想一直跳,那就跳躍的去表現直觀的線條和色彩

吧!

什麼是兒童畫?

畢卡索說過這樣的話:「我小的時候已經畫得像大人一樣,但是,現在我卻花更多力氣學習如何畫得像小孩一樣。」
    瘋了嗎?畫得像小孩一樣?
    那麼,什麼才算是兒童畫呢?
    或者,孩子的塗鴉應該「像什麼樣」呢?
    作為美術老師,一個媽媽,大師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一直到最近,畢卡索的一席話才跨時空的敲了大師的腦袋一下。
    於是,所有的學習表現都要回到適齡發展的基礎上思考。
    親愛的大人們,現在的你最想要什麼?
    自由、自由、自由……
    平安、平安、平安……
    財富、財富、財富……(笑)。 你看看,這是多摩「抽象」的概念。
    回到孩子身上,孩子想什麼?
    變形金剛、芭比娃娃、兒童樂園、麥當勞、騎腳踏車……這是不是「寫實」很多。
    所以,從幼稚園到小學的孩子基本上是處於前運思期與具體運思階段,他們必須很「具體」的建構自己的認知系統與技能。家有三、四歲娃的父母一定有這樣的經驗,孩子會要你畫一台車給他。五、六歲的時候,孩子已經可以很具體的畫出單側的車子,這時候孩子腦裡的空間已經是立體的,他大概可以理解車子的另一邊還有輪胎,一共是四個輪胎。然後,七、八……十一、十二歲,孩子越來越渴望寫實,越來越追求精準,如果引導得宜,孩子無論是知識理解或是畫面的結構都會呈現令人驚訝的精確能力。
    所以,回到什麼是兒童畫?很多人可能誤解兒童畫必須非常天真、非常可愛、非常非常多色彩……其實並不盡然,有時候小孩子畫圖是很嚴肅的,透過畫圖去學習認識與觀看世界。
    所以,大師對兒童畫有以下小小的見解:
●以紅、黃、藍三原色開始對色彩的探索。
如果可以,給孩子單純的三原色(水彩),一開始他們只會單調使用這三個顏色,去觀察他們的嘗試,一直試、一直試……然後顏色全髒掉啦!沒關係,孩子會知道顏色是怎麼一回事,千萬不要調好粉紅色、粉藍色、紫色……等二次色、三次色給孩子,畫面很漂亮卻剝奪孩子嘗試的機會。請記住,要像畢卡索或夏卡爾這樣多采多姿的色彩是因為他們都「很老了」。
●從生活中去累積「像不像」的能力。
像不像是一種能力,一種觀察的能力,所有大人都知道「從生活中觀察」這個口號,所以,多鼓勵幼小的孩子觀察生活中的桌、椅、樹、屋、哭的人、笑的人……不要勉強孩子畫「想像畫」,因為,這時候的他們是很認真、很嚴肅的想要表現真實而且很具象的世界,當他們沒有辦法把眼睛看到的東西畫得很像時,他們真的是會沮喪的。
●從對話中刺激創作的能量。
讓孩子「說」,讓他們說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事物,這是感知「複習」的過程,有一點像我們在學習過程的默背,一直說一直說的能量飽和後會需要轉化,接著,就會刺激創作的慾望,有人想唱歌,有人會瘋狂的舞蹈,有人會書寫情感豐富的文章,或者拿起筆不停的不停的畫。大師觀察自家小兒,常常是在瘋狂的玩耍與發表意見之後,轉身便靜下來振筆疾書,當然不是書寫,而是透過畫作書寫自己的感受。